關於我過去的工作,開創吉他學院歷史課程中的一段學術研究
本文內容源於上網搜尋、歷史事件邏輯思考、歷史環境背景分析、以及參照了課堂教材「創造鄉村音樂:本真性之製造」所整合出的內容。
目錄
0、前言
1、1923年前的鄉村音樂及環境背景
2、1923年奠定的鄉村音樂及推廣方式
3、鄉村音樂的三大形象
4、1930年後的鄉村音樂風格分類
5、1950年後的鄉村音樂風格分類
6、研究心得
零:前言
每個人對音樂風格的定義、分類都不同,對於這類考察研究,總是會有異常堅持自我看法的人。此篇內容以當時環境背景為主,因此涉及種族歧視議題,並非本人立場。所以希望大家多交流、不嘴砲,畢竟我也是很認真研究分析,尤其鄉村音樂歷史並不像藍調、爵士上網查就一堆資訊,若有人能一起分享那不是很棒嗎。
一:1923年前的鄉村音樂及環境背景
一直到1953年,鄉村音樂才在Bill Board正名為「Country Music」,在這之前它並不叫鄉村音樂。
為什麼是1923年?因為那一年小提琴家John Carson被星探找到並錄製了「第一張」鄉村音樂的唱片。在這之前鄉村音樂到底是什麼東西,當時對於這種音樂類型的範圍、性質以及表演者的衣著打扮,人們並無一致意見,直到唱片被錄製出來後,才奠定了鄉村音樂存在的共識。當時唱片販售的鄉村音樂名稱很不一致,姑且稱它為「Old-time music」
可以先去讀之前分享的文章鄉村藍調、鄉村音樂、Tin Pan Alley
「藍調音樂以黑人為主
「鄉村Old-time music以白人農民、山野人為主
「Tin Pan Alley主要由歐洲的古典樂、歌劇、和一些爵士音樂元素結合而成聽眾族群以白人貴族為主
「爵士樂則是以散拍、行進樂、白人和黑人樂手碰撞出的產物。
以當時的環境背景,種族歧視是非常強烈且分明的,Tin Pan Alley是流行音樂,不管是藍調、鄉村、爵士都是被貴族看不起的音樂。當時會出現鄉村音樂演出的場景大概有,社區演出、小提琴比賽、街頭、(賣藥)活動宣傳、政治宣傳等,以音樂吸引人潮為目的的商業推廣活動。
延伸思考或研究:
1、鄉村藍調
2、古典藍調
3、紐奧良爵士
4、Tin Pan Alley
5、Billboard是什麼
二:1923年奠定的鄉村音樂及推廣方式
(我想要非常白話的簡述這一段)
1、John Carson是當時亞特蘭大小提琴比賽的常勝軍,滿有名的
2、Polk Brockman是亞特蘭大地區留聲機及唱片的批發商,賣得還不錯
3、Ralph Peer是紐約奧克唱片公司的唱片製作人,他常常錄製一些「特殊」風格的唱片,例如1920年藍調第一張唱片就是他製作的
Ralph Peer發現Polk Brockman在亞特蘭大賣得這麼好,找他來一起合作討論,他們發現某些特殊風格的唱片,就會有特定種族的人買單,例如Race music(當時藍調音樂)就會有黑人來買。那如果找老白人來錄個鄉村音樂,不就會有一群「那批人」來買嗎!
但他們的設備在紐約,不可能大老遠請一批人來紐約錄製。於是後來成功的研發出可短期時間錄製的錄音基地,就在1923年的亞特蘭大找了Johm Carson錄製第一張鄉村音樂唱片。為什麼是JC,因為他本就很有名了,找他來錄可以省宣傳費。
唱片發行後銷售一空,獲得了空前的成功,除了奠定了鄉村音樂「存在」的集體共識,「特殊音樂風格唱片錄製」這樣的結果讓後來「星探」非常盛行,鄉村音樂之父Jimmie Rodgers、卡特家族等,都是這樣被挖掘出來的。
在鄉村音樂的推廣除了唱片的盛行之外,當時的「廣播」也是極為盛行的。要注意的是,這時候主流音樂還是有錢人最愛的爵士舞曲,鄉村音樂唱片只是因為有錢賺,廣播會找鄉村音樂家來演出也只是因為成本低,並不是大家真的喜歡這種音樂,一切圍繞著「商機」在推行。
延伸思考或研究:
1、留聲機、唱片歷史
2、Jimmie Rodges、卡特家族維基百科
3、早期美國唱片公司影響
三:鄉村音樂的三大形象
如果你是西元2000年前出生的人,有沒有印象小時候看的卡通或電影會有牛仔搭配鄉村音樂的畫面,或者上網查鄉村音樂,會看到它又被稱作Hillbilly music。可以往上看一下「脈絡圖的註2」,(是Cowboy少打了一個y)。這個章節要來介紹當時節目是如何置入性行銷這三種形象「Old-time老派人」、「Hillbilly山野人」、「Cowboy牛仔」
書文導讀:
直到20世紀20年代,熱心的東部山民還被看作和「遺物」差不多的事物,被當作一種老怪物。他們的智慧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內部傳承和玉米酒流傳下來。然而,他們確實有兩種後代。一者越來越多地被稱為山野人,他們離山裡的老家很近,耕種洼地、砍伐木材,在煤礦幹活、在紡織工作。山野人敢於冒險的兄弟姐妹一路向西遷移到了邊境。儘管西部人穿著各種各樣的服裝,從捕獸人的、到掏金者的,應有盡有,但是人們開始把它們看成富有英雄氣概的牛仔。
1、老派人:
舊式小提琴比賽都是一種流行的公共表演,儘管當時這種音樂風格正在迅速發生變化,但是它卻被稱為「舊式的」、「傳統的」,儘管很多參賽人員在城市中生活,他們卻被刻畫成了山民或農夫,只要在當時拿著小提琴彈奏鄉村音樂,都會被描述成「老人」這種瀕危的品種。
在1920年代左右,這樣的音樂就會被聯想成這樣的形象,這種感覺放在現代的話,有點類似你看到廣場舞、或聽到那些廣場舞播放的音樂,就會聯想到那些大媽。
書中提到甚至小提琴比賽裡,有個年輕人贏了老人獲得比賽冠軍,讓觀眾覺得不可思議。因為觀眾認為老人才是這種音樂風格的主導人,怎麼會是年輕人贏啊。。。。。。那ㄟ安捏(自行想像一下那個時代的人)。而隨著小提琴比賽作為流行娛樂活動的結束,老派人的形象也隨之消亡。
2、山野人:
山野人的出現,是為了滿足中產階級的想像以及期待。許多當時的流行戲劇都依賴一系列的刻板印象,例如北方佬、中國人、黑人、猶太人、城市騙子、鄉村土包子。
透過廣播演出,當演出開始迎合演播室觀眾的時候,負責人才開始讓樂隊成員必須看上去像山野人,然而,真實的演奏者更為專業化,也更少具有鄉村色彩,因此廣播負責人更多的是將演員變成形象上而非事實上的山野人。
書中故事導讀:
1930年,KMPC廣播台經理萊斯決定將鄉村音樂引入而進行特別的宣傳,他告訴聽眾:他將用一週的假期開車前往當時聖莫尼卡的荒山野地,他在一週後卻還沒有回來,引起了民眾越來越多關於他下落的和安全猜測。在兩週後,一位廣播員興高采烈的說,萊斯已經帶著他的冒險故事回來了它將會在第二天講述它們。
萊斯說:在群山深處他迷路了,最終偶遇了微小而原始的山野人社區,那裡有木屋、鐵匠鋪和教堂。萊斯認為這個社區的人最開始來自阿肯色州的歐札克斯,可能已經與文明世界失去接觸接近一百年。這個社區的人是卓越的音樂家,萊斯邀請他們騎著騾子走出山區到廣播台演出,他們有所保留的回覆一聲“看情況吧”。
在1930年4月6日星期天,萊斯宣稱他們會在那晚現身,”事實上“他們將出現在威爾士大道上。是的,是的,我看到他們下騾子了,他們到了。先生女士們,請允許我向你們介紹山野人。
這些音樂家不是山野人,他們事實上是混跡於洛杉磯的表演者和有希望成功的電影表演者。他們來自舊金山、紐約上州和其他地方。他們經常演奏音樂、包括爵士、流行、鄉村等很多風格。
3、牛仔:
牛仔原先只出現在電影裡面,是當時對於北美洲西部的想像之一(例如賞金獵人、拓荒者等),和鄉村音樂完全沒關係。隨著有聲電影的發展(以前無聲電影都是畫面搭配背景配樂沒有台詞),原本的牛仔引入了「唱歌」,讓許多鄉村音樂人有了全新的機會。會騎馬演戲卻不會唱歌的演員漸漸被取代,因為本來就會唱歌的話,再學學騎馬就行了,第一代牛仔Gene Autry塑造得非常成功。
1920年代一直到1940年代,美國商業音樂公會被一些建立在紐約的大型音樂出版公司控制。美國出版協會ASCAP是當時主要的表演權利組織,通過它的運作,所有未來的鄉村作曲家(藍調、爵士也是),都被有效的排除出這個市場。
白話的意思就是,沒加入公會就不能在許多特定場合演出,除了流行以外的音樂,我也不會讓你們加入拉,就這樣打壓著其它的音樂市場。這也是古時候,你從來不會在劇院聽到鄉村音樂或藍調音樂,甚至現在劇場也普遍讓人覺得應該要演個歌劇、古典音樂等。
突然轉移到這段的原因是因為,老派人、山野人一直都是鄉村音樂中負面的形象;牛仔卻是相反的,它象徵西部英雄、騎馬的勇士、正派的鄉村音樂家。
書中提到協會打壓鄉村音樂的時間點落在1920–1940這段時期,牛仔電影出現洗白鄉村音樂形象的時間點大約落在1935年後,所以我認為是1935年後透過牛仔電影,漸漸改變人民對於鄉村音樂的觀感,鄉村音樂才在1940年後逐漸被接受。
彈著吉他、騎著馬、穿著牛仔裝,也因此促進的吉他的大賣。
延伸思考或研究:
1、芝加哥廣播電台WLS
2、納什維爾廣播節目Grand Ole Opry
3、無聲電影、有聲電影成長史
四:1930年後鄉村音樂風格分類
四種風格:
(1)傳統的、較快的鄉村音樂(硬核)
(2)受流行影響、比較慢、柔情的鄉村音樂(軟殼)
(3)受爵士舞曲影響而流行化的鄉村音樂(Western Swing)
(4)受演出場合、藍調影響的鄉村音樂(Honky Tonk)
硬核與軟殼:(註4)
書本裡將傳統的鄉村音樂分成硬核、軟殼兩類,分類的細節詳細到從說話方式、演唱風格、歌詞、歌曲創作、樂器風格、歌手出身、舞台展示、個人生活、服裝髮型、職業生涯的長度等。
書文導讀:
在通過唱片和廣播擴散的鄉村音樂發展的前夜,有兩種完全不同的鄉村音樂風格並存。他將一種稱為“客廳的”、“居家的”傳統,將另一種稱為“集會的”、或“聚會的”傳統。第一種主要由人聲演唱,主要包含民歌、就是流行歌曲、搖籃曲和遊戲歌曲,大部分女性演唱的是這種音樂。第二種主要是樂器音樂,他們在谷倉舞(廣播節目)、小提琴競賽和相似的慶典公共場合被演奏,其中男性佔據主導地位。
(一)硬核音樂:
是最主要的鄉村音樂風格,鄉村聚會或集會傳統的那種音樂。
(二)軟殼音樂:
受到了福音音樂(重唱、和聲),以及當時麥克風的發明,歌手漸漸不用大聲唱歌,隨之而來的「美聲」迅速盛行起來。
Western Swing和Honky Tonk:(註3)
這兩種音樂風格的衍生,主要跟「演出的場合」有極大的關係。像Western swing(西部搖擺)出現在有錢人的大型舞廳,而Honky Tonk出現在種族混雜的低級酒館。所以為什麼說Western swing受爵士舞曲而流行化,爵士舞曲是當時有錢人的消遣娛樂,於是有幾位鄉村音樂家,把這些音樂元素融入到鄉村音樂裡面。在種族歧視嚴重的那個時代,這樣的高級舞廳是很難出現黑人的,黑人只能去一些比較低俗的酒館演出或跳舞,若你有興趣可以透過Buddy Guy的自傳去深入其境當時的酒吧環境,也因此為什麼說Honky Tonk受到藍調影響,從某些層面你可以聽出來跟藍調有點像(例如藍調12小節等)。
Western Swing:
用鄉村音樂的相關樂器,去複製當時Dixie Jazz大樂隊的感覺,模仿了流行舞曲樂隊音樂的發展,因此演出人數較多。
Honky Tonk:
隨著禁酒令的解除,“允許販酒”和“禁止販酒”的管轄區拼在一起,促成Honky Tonk的發展。酒館的表演舞台不像舞廳能容納那麼多人,樂器的音量需求也更吃重,加上音箱的創造,漸漸由電吉他取代多樣樂器。不管藍調或是鄉村音樂家,都嘗試使用電吉他彈奏這樣的風格。
延伸思考或研究:
1、福音音樂
2、麥克風歷史
3、當時的酒館文化
4、藍調音樂史
5、Swing / Ragtime
五:1950年後鄉村音樂風格分類
三種風格:
(一)即將變成搖滾的風格(Rockabilly)
(二)鄉村音樂復興、更美妙的鄉村音樂(Nashville sound)
(三)可能是獨立一派又可能是傳統鄉村音樂的延伸(Blue Grass)
Rockabilly:
若以商業行為的角度來介紹,在當時有商人思考到,如果讓黑人來唱鄉村音樂,或許會是個噱頭,於是出現了Rock and Roll,代表的黑人為Chuck Berry;反過來,如果有白人去唱藍調音樂,也能造成一股潮流,Elvis Presley剛好成為了那個人,於是出現了Rockabillly。
到了1950年代,隨著種族抗爭的聲浪、以及叛逆的青少年們,逐漸讓音樂相互結合,這時的音樂風格已經不像從前單純,算是文化開放的前哨戰。一直到後面搖滾的出現,並且直接取代Tin Pan Alley,變成最流行的音樂,從種族文化結合和音樂歷史性上的改革來看,搖滾可是非常具有意義性的,Rockabilly就是逐漸變成搖滾的產物。
Nashville Sound(納什維爾之聲):
納什維爾現在被稱為鄉村音樂之都。個人認為Nashville Sound是軟殼音樂的延伸,在搖滾出現後,純粹的藍調、以及純粹的鄉村音樂就這樣沒落了,有一些鄉村音樂家為了重振鄉村音樂,將它進行了改革,和聲變得更優美、編曲變得更華麗、歌詞變得更生動。
Blue Grass(藍草音樂):
如果說Nashville sound是軟殼音樂的延伸,那我認為Blue Grass和硬核音樂有比較大的關係,但聽起來又不是完全的那麼一樣,主要是配器上的不同,藍草音樂常有曼陀鈴、小提琴、吉他等,彈奏速度很快,最大的特色是在鄉村音樂的風格裡,融入了「即興」的元素。
題外話:我真的覺得藍草音樂和愛爾蘭音樂很相像,不過即興的玩法不一樣就是了。
延伸思考或研究:
1、這三種風格各自的歷史
2、搖滾音樂史
六:研究心得
一直到1970後,基本上就是音樂風格的大雜燴,再細分是什麼風格實在是意義不大,所以我主要分成了前面七種風格。
每段時間點都會有一個影響音樂風格的流行大特點,像1930年代前後受Ragtime的節奏、爵士舞曲的風格影響,鄉村音樂就會融入那樣的元素;1968年Funk出現後,重拍在1、3拍變成了最主軸的節奏型、而非以前的2、4拍。在這些音樂的成長史上,環境背景、歷史事件、娛樂消遣、人民生活等都可能成為改變音樂的一環。
學習歷史除了促進自身的邏輯思維,也較容易用過去的因果去思考現在所發生的事情。然而,最大的影響是,有些音樂人常常會覺得金錢、商業行為是一種世俗、藝術不該跟金錢扯上邊等想法。但我認為的藝術是一種個人主觀上的美感事物,商業行為是客觀的、一個人難以成立的一種模式。簡單來說,藝術就是藝術、商業就是商業,就好比牛排和椅子,其實根本不能互相衡量。(好吃的牛排和華麗的店裝潢)
以經濟的角度來看,沒有那些想靠音樂賺錢的商人,可能音樂的進展會大有不同。
以政治的角度來看,一個國家想要發展藝術,那也要國家足夠安定,一個充滿戰爭的國家還能搞藝術嗎?
而學習歷史的重點到底是什麼?就是讓你了解文化、文明從何而來,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後,或許能讓這個社會的未來、下一代變得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