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曾經盛行半世紀的流行音樂-讓我們淺談「Tin Pan Alley」

Cliff Lin
4 min readJun 19, 2019

「Tin Pan Alley」,中譯叮砰巷,它是20世紀前半世紀所流行的音樂,或許對你來說是個完全陌生的風格名稱,但有許多你聽過的經典歌曲,都是從它開始演變而來的。

既然Tin Pan Alley是那時候的流行音樂,那麼,流行的定義是什麼?

由於不同時期,所流行的音樂皆有不同。不過就當前認識上,是以大眾傳媒廣泛傳播的音樂,通常有如下特點:

  • 電子化:通過不同的電子平台出現,例如電視、廣告、電影、MV
  • 商業化:以音樂公司與合約歌手的形式推出歌曲,並作為商品銷售,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
  • 娛樂化:以娛樂大眾為目的
  • 偶像化:包裝歌手並使吸引大眾

(引用自維基百科

時代背景

對於19世紀末的人們,傳播音樂的方式還是以曲譜為主(收音機、留聲機、唱片機、電視、電腦、網路都是20世紀的事情),不像現在是個電子化時代。

對於當時商業利益的方式除了演出,就是販售曲譜,有許多音樂公司、音樂協會,演出的音樂、出版的曲譜主要風格以流行為主。

需要音樂的購入大量曲譜、音樂廳欣賞演出、舞廳跳舞,只有當時的中產階級能夠消費得起,所以屬於當時有錢人生活娛樂項目的音樂,都會以Tin Pan Alley為主。

(當時主宰音樂市場的公司以及協會,透過和音樂人簽定條款等方式合作,而這些音樂人裡面,並不會有藍調、爵士、鄉村音樂家,這樣的現象一直到40年代才逐漸改善)

也就是說,像Tin Pan Alley這樣屬於有錢人消遣音樂,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。

音樂風格

前兩篇介紹的鄉村藍調鄉村音樂,伴奏較為簡單,通常以一兩樣樂器來呈現,且由黑人、白人各自獨特的唱腔來唱歌,無論是伴奏或是歌手演唱,跟Tin Pan Alley形成強烈的對比。

Tin Pan Alley的特點:

一、多以管弦樂團作為伴奏,編曲上採用較為嚴謹的方式

二、唱腔方面非常具有要求,大多都是受過嚴格訓練的聲樂家

Bing Crosby (1903–1977)

後期演變(一)

大約20世紀20年代開始,銅管樂器的表演形式(爵士音樂元素)透過廣播影響了全國,掀起了一陣熱潮,流行音樂也受到其影響,在節奏、伴奏型態上,開始出現了爵士化的Tin Pan Alley。

現代有些人聽到那時的Tin Pan Alley,會以為那是爵士樂,那是因為單從曲式上不容易分辨而忽略了其他特點(仍然屬於優美唱腔的聲樂特色、與當時中產階級相關的娛樂項目)

現在的爵士標準曲(Jazz Standard),有許多曲目也來自當時流行音樂,並延用了它們的曲式架構(AABA等)。

後期演變(二)

從早期的歌舞雜耍(Vaudeville)到百老匯音樂劇(Musical),Tin Pan Alley的風格走向仍然保留著「聲樂」這個特點,這時還是有錢人的娛樂消遣。到後來美國發展出「有聲」電影,因為原先電影演員不具備聲樂資格,電影公司直接邀百老匯歌手出演電影,逐漸發展成歌劇電影、歌舞片。

我的小小心得:

說實在,第一次聽到Tin Pan Alley真的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,透過一些書籍、網路研究才意識到,除了好多自己聽過但是不知道歌名的歌曲、小時候看的卡通或者電影「湯姆貓與傑利鼠」、「歌舞青春」等,都是從Tin Pan Alley來的。

其實音樂真的不容易去定義它,像Tin Pan Alley它是屬於當時的流行音樂,涉及的範圍實在太廣泛,聽起來有種「貴婦音樂的感覺」、曲式的「編曲嚴謹」、要求「經過訓練、優美唱腔的聲樂」、以及「當時流行的娛樂消遣中會出現的音樂」,都可能是分辨Tin Pan Alley的一個要素。

文章部分內容感謝現代Tin Pan Alley團體Mr.Miss網路上的分享

--

--